佳能Canonet GIII QL17:胶片时代的旁轴传奇
在摄影器材发展的长河中,每一款经典相机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。20世纪70年代,日本相机制造业蓬勃发展,诞生了诸多令人瞩目的相机型号,佳能Canonet GIII QL17便是其中之一。它不仅是一台记录影像的工具,更是那个时代摄影技术与工艺美学的结晶,展现了佳能在相机制造领域的卓越追求与创新精神。
一、胶片时代的摄影热潮与旁轴相机的黄金岁月
20世纪70年代,摄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。当时,德国相机以精湛的工艺和出色的光学性能闻名于世,然而其高昂的价格让许多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。同时,日产单反相机虽性能优异,但同样属于奢侈品行列。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,日本产的不可更换镜头的旁轴相机凭借其价廉物美、轻巧便携的特点,成为了绝大多数家庭消费者和普通摄影爱好者的首选。
这一时期的旁轴相机,如奥林巴斯35系列、美能达HI - MATIC系列、佳能Canonet系列等,不仅做工精良、用料扎实,还具备不俗的光学性能。它们多采用全金属制造和全机械结构,搭配高级的大口径镜头,能够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,在摄影爱好者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,堪称那个时代除德国徕卡、禄来之外世界上最优秀的旁轴相机,既是实用的摄影工具,也是精美的工业艺术品。
二、佳能的旁轴相机发展脉络
佳能在相机制造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,在旁轴相机生产方面也成绩斐然。早在20世纪60年代,佳能就推出了可换镜头的佳能7系列,该系列配备的50mmF0.95标准镜头更是创造了世界上最大光圈镜头的纪录,一时声名远扬。此后,佳能还推出了专门的旁轴相机商标Canonet,其中不可更换镜头的镜间快门Canonet QL系列深受欢迎。
QL系列中的最高级产品QL17,从60年代到80年代,历经三代,持续生产长达20年之久,成为旁轴相机中的经典之作。而我们今天要深入探讨的佳能Canonet GIII QL17,便是QL17的第三代产品,于1982年停产,它也是佳能最后一款全机械手控旁轴相机,承载着佳能在旁轴相机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与创新成果。
三、佳能Canonet GIII QL17的独特魅力
(一)外观设计与工艺
佳能Canonet GIII QL17的外观设计独具匠心,金属加工工艺极为精细。前脸左边的金属牌清晰表明其身份,红色GIII和黑色QL字样醒目地展示着它作为第三代QL相机的独特地位,机顶的Canonet QL17则明确了相机型号。“QL17”这几个字母和数字蕴含特殊意义,QL是佳能独有的“快速装片”系统(Quick Loading)的英文缩写,数字17代表相机镜头的最大光圈为F1.7。
机身整体线条流畅,所有铭文刻字均采用凹刻填漆工艺,并以不同颜色区分不同功能和作用,仅镜头上用于区分光圈、快门等功能的颜色就多达六种,色彩搭配和谐,虽丰富却不显得花哨。机顶的闪灯热靴座、倒片摇柄、快门钮基座等处采用金属抛光工艺,光亮如镜,为相机增添了一份精致与奢华感。QL17机身有银白金属色和黑色两种版本,其中黑身版较为罕见,在国外二手市场上价格不菲。
(二)创新的快速装片系统
佳能的“QL”快速装片系统是一项极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设计,在当时的相机行业中独树一帜。这一设计不仅应用于旁轴相机,还广泛出现在佳能生产的单反相机上,极大地缩短了摄影师装卸胶卷的时间,为抓拍宝贵瞬间提供了便利。
与一般相机不同,QL17的卷片轴设计独特,上面分布着三个带橡胶块的弹簧棘爪,利用弹簧张力和橡胶摩擦力夹住胶片。装片时,只需将暗盒装进片仓,将片头拉到指定位置,放下压片板,合上后盖,即可连续扳动卷片扳手过片。相机不会自动停片,连续卷片三次后计数器显示“1”,此时胶片已过卷到第一张,即胶片编号“1”。此外,机背卷片扳手下设置有两个指示窗口,分别用于显示胶片是否正常过片以及快门是否已上弦,这种过卷到“1”的方式类似于后来自动相机的装片方式,只不过是通过手动完成。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,这一设计理念在装片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上,仍让最顶尖的旁轴机LEICA M7难以企及。
(三)卓越的光学性能
镜头素质:Canonet GIII QL17采用了佳能40mmF1.7的大口径固定镜头,采用6片4组双高斯结构,并镀有多层增透膜。这种镜头结构和镀膜工艺使得镜头成像锐利,层次丰富,拍摄效果不逊色于同时期单反相机的标准镜头。镜头的光圈设置范围从F1.7至F16,无级调节,另有“A”档(快门先决自动曝光档),采用5叶片光圈,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拍摄需求。镜头的拍摄距离为0.8米至无穷远,调焦环工作角度45度,手感舒适,并带有辅助手柄,方便摄影师进行精确对焦。不过,QL17的滤镜口径为特殊的48mm,在市面上这种规格的滤镜已极为罕见。
快门系统:快门系统采用COPAL镜间快门,速度范围为1/4—1/500秒,另有B门。对于一般手持拍摄而言,这样的快门速度范围完全能够满足日常需求,特殊拍摄时还可使用B门。
(四)先进的取景与测光系统
取景器:取景器采用逆伽利略式,具有0.6倍放大率,采用黄斑式双像重合对焦,并带有视差补偿功能。取景透镜经过精心矫正,基本无变形,能够为摄影师提供清晰、准确的取景画面。与一般旁轴相机通过大小不同的取景框表示视差不同,Canonet GIII QL17采用取景框整体移动的方式来补偿视差,即在调焦的同时,视场内的取景框会同步调整取景范围,这种设计更加精准和人性化。此外,在取景目镜外框上还装有电力检测按钮和指示灯,方便摄影师随时了解相机的电力状况。
测光系统:取景视场右侧设有测光表显示标尺,相机进行快门先决自动曝光方式工作时,由cds测光元件带动指针指示出光圈值。超出AE联动范围后,测光表会锁住快门,但在全手动曝光模式下,测光表不工作。测光电眼安装在镜头上方,测光范围为EV3.5 - 17(ISO100),感光度调整范围为ISO25 - 800。相机还带有AE曝光锁,半按快门即可锁住测光值,为摄影师在复杂光线环境下拍摄提供了更多便利。测光及自动曝光所需电力由一枚1.35V水银电池提供,型号为PX625。由于水银对环境有污染,很多国家已禁止生产此类电池,但市面上可找到1.5V电压的氧化银PX625A型电池作为替代品。
(五)独特的自动闪光系统
20世纪70年代,日本高档旁轴相机逐渐普及自动闪光功能,但当时的自动闪光系统与后来的外接自动闪光灯、TTL自动闪光灯有所不同。它是利用闪光指数与对应拍摄距离来控制光圈大小,原理类似于很多闪光灯背后附有的曝光表,只是将其自动化并集成到相机中。
佳能的设计师对这一自动闪光方式进行了创新改进,配合Canonet GIII QL17相机推出了专用闪光灯CANOLITE D。这只闪光灯前端采用金属外壳,外观风格与QL17相机保持一致,美观大方。QL17相机和CANOLITE D闪光灯都采用双触点热靴座,在当时十分少见。进行闪光摄影时,专用灯的闪光指数等信息可通过第二触点自动传递给相机测光系统,相机无需将光圈拨到对应闪光指数档,只需将光圈环停留在“A”档(自动档),即可实现自动闪光,大大简化了闪光摄影的操作流程。
四、佳能Canonet GIII QL17使用指南
(一)相机结构与部件介绍
对焦杆:用于调节镜头对焦距离,转动对焦杆,当取景器中间的双重图像精确合一时,主体即合焦。
自拍杆:可实现自拍功能,按下自拍杆后,相机将在设定的延迟时间后自动拍摄。
快门速度调节环:可转动此环设置快门速度,与简易曝光指示中的日光、多云、室内标记相匹配。例如,使用ASA100的胶卷时,日光下快门速度可设置为1/500秒,多云下设置为1/125秒,室内设置为1/30秒。
自动/手动光圈调节环:可设置光圈大小,“A”档为自动档,用于自动电子眼拍照;手动设置时,可根据拍摄需求选择合适的光圈值。
ASA胶卷速度指示窗口:显示当前设置的胶卷感光度数值。
自动电子曝光EE标记:表明相机具备自动电子曝光功能。
对焦环:辅助对焦操作,转动对焦环可更精确地调整对焦距离。
取景窗口:摄影师通过此窗口观察拍摄场景,进行构图取景。
闪光灯接口安全盖:保护闪光灯接口,防止灰尘、杂物进入。
胶卷倒片曲柄:用于将拍摄完的胶卷倒回暗盒。
热靴:可安装外接闪光灯,如专用的CANOLITE D闪光灯。
过片计数器:显示已拍摄的胶片张数。
快门按钮:按下快门按钮进行拍摄。
快门线接口:可连接快门线,用于长时间曝光或减少拍摄时的震动。
过片扳手:扳动过片扳手可实现胶片的过片操作。
蓝色指示灯:在电池检测时,若指示灯亮起,表明电池尚有充足电力(仅适用于Canonet GIII 17)。
电池检测按钮:按下此按钮可检测电池电量。
取景器目镜:摄影师通过目镜观察取景器内的画面,进行对焦、构图等操作。
胶卷过片指示:转动过片扳手时,若看到过片指示闪动,表明胶片已正确到位。
胶卷指示:显示胶片是否已被拍摄,当颜色翻转为红色,表明胶片尚未被拍摄;释放快门后,翻转为白色。
汞电池仓:用于安装相机所需的汞电池,为测光及自动曝光提供电力。
三脚架接口:可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,用于稳定拍摄,特别是在长时间曝光或需要保持画面稳定的情况下。
倒片按钮:倒片时需按住此按钮,再转动倒片曲柄。
B门压杆:用于设置B门曝光,按住B门压杆的同时将快门速度环设定到“B”位置,可实现长时间曝光拍摄。
胶卷速度调节杆:用于设置胶卷的感光度(ASA数值),确保相机的测光和曝光准确。
简明曝光标示:提供简单的曝光参考,帮助摄影师快速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值。
(二)汞电池安装与更换
安装步骤:在使用Canonet G - III之前,需先装入汞电池。用指甲沿着箭头指示拨开电池舱盖,向外轻拉,打开盖子。将电池压在护条上面插入电池舱,确保汞电池按正确方向插入。使用一颗1.35V M20(#625)的汞电池,也可使用相通型号的Mallory PX - 625或Eveready EPX - 625电池,最后按上电池盖。
更换方法:更换电池时,打开汞电池舱盖,缓缓取出电池,注意防止电池丢失。当长时间不使用相机时,应取走电池,以避免电池漏液损坏相机。
(三)电池检测
Canonet GIII 17:转动自动/手动光圈环,使其离开“A”位置,并手动设置光圈(任何光圈F档位均可)。按下电池检测按钮,若蓝色指示灯亮起,则说明电池电力充足;否则,应更换电池。
Canonet GIII 19:转动自动/手动光圈环,使其离开“A”位置,并手动设置光圈。按下电池检测按钮,察看取景器,当曝光指示针处于蓝色区域时,表明电池电力充足;否则,需更换电池。需注意的是,当温度在-15摄氏度(5华氏度)及以下时,电池检测按钮可能不会点亮,但只要电池有充足电力,相机仍可正常工作。此外,Canonet GIII 17不具备蓝色区域指示。
(四)装入胶卷
Canonet G - III具备佳能独有的快速装入机构(QL),可使用任何标准规格的35mm盒式胶卷。装胶卷时应避免直射阳光。具体步骤如下:
升起胶卷倒片曲柄,向上完全拉起,释放背盖门闩,充分打开背盖,此时QL盖会同时打开。
在后背画线处面对胶卷盒,按入盒舱,压下卷片曲柄到正常位置。
拉出胶片头到“amber”胶片位置标记之上。需注意,QL盖会随着背盖的开启自动启闭,请勿触碰QL盖。
关闭背盖,QL盖会紧随放下直至完全压住胶片。
观察过片链齿窗,查看胶卷是否正确扣入链齿中。若胶片垂曲,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倒片曲柄。
完全关闭背盖。
(五)预备动作与胶卷速度设置
预备动作:转动过片扳手3或4次直到它停住,此时第一帧胶片已自动就位。同时,检查胶片是否正确载入,转动过片扳手时,若看到过片指示在闪动,则表明胶片已正确到位。对于G - III 17,当胶片指示的颜色翻转为红色,表明胶片尚未被拍摄;释放快门后,胶片指示翻转为白色。
胶卷速度设置:胶卷装入后,用指甲按住胶卷速度设置手柄凹槽,务必将胶卷ASA数值设定到正确位置,使其与胶卷速度ASA指示窗中合适的指示值相匹配。胶卷速度数字越高,胶卷感光越敏感,越低的数字,敏感度越低。例如,ASA200的胶卷比ASA100的胶卷更适合在低光照场合拍摄。
(六)拍摄操作
自动电子眼拍照:将光圈环设定到“A”位置,即可使用自动电子眼拍照。“EE”是综合考量了胶卷速度ASA、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的自动曝光机制。
快门速度调整:转动快门速度环,使其与简易曝光指示中的日光、多云、室内标记相匹配。例如,使用ASA100的胶卷时,日光下快门速度设置为1/500秒,多云下设置为1/125秒,室内设置为1/30秒。
对焦:观察取景器,转动对焦杆,当取景器中间的双重图像精确合一时,主体即合焦。
曝光指针检查:将相机对着拍摄主体,检查取景器中的曝光指针位置。若指针处于合适的曝光区间,可按下快门按钮进行拍摄;若曝光指针位于曝光警示标志的上或下,则快门按钮无法按下。若曝光指示处于欠曝警示标记下,可顺时针转动快门速度调节环直到指针移动到合适的曝光区间,或者使用Canolite D或其他闪光灯部件;若曝光指示处于过曝警示标记外,可逆时针转动快门速度调节环直到指针移动到合适的曝光区间,或者使用ND滤镜。
构图:通过取景框进行构图,确保矩形圈圈内的主体才会出现在胶片上。
闪光摄影:可选的Canolite D部件是为G - III特别设计的直插型电子闪光灯。使用Canolite D时,无需担忧曝光指数,只需将其安上并设置到“A”档,机身会接通自动闪光灯控制线路,并根据拍摄距离自动设置F档位。在取景器中检查曝光指针,当它处于合适的曝光区间时,按下快门释放按钮。若曝光指针位于红色区域,说明拍摄主体太远或太近,需调节对焦距离直到指针显示曝光合适。
此外,Canonet G - III同时配备直插式热靴和常规闪光灯接口,自动闪光拍照时也可使用除Canolite D以外的其他闪光泡和电子闪光灯。如闪光灯不是无连线型的,需把闪光灯插入热靴并将引线连接好。光圈环上刻有三个闪光指数,基于ASA100的胶片和米制距离单位而设,如需转换到ASA25和英尺单位,可参阅转换表。使用闪光泡时,设置快门至1/30秒,使用电子闪光灯部件则可采用任何快门速度。
需注意,以下种类的胶卷和闪光泡(或闪光部件)联用方式不合适:
闪光泡指数14和ASA25的胶片,
闪光指数20和ASA800的胶片,
闪光指数28和ASA400或更高速度的胶片。
在使用常规电子闪光灯部件或闪光泡的闪光摄影过程中,相机会根据设定的闪光指数采取合适的F档位,这将加重汞电池的负担,因此拍摄完毕后务必将光圈环调回“A”档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