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捕鯨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捕鯨. Show all posts

2007-11-25

觀豚旅遊能否拯救豚類物種 專家建議受到重視

觀鯨業是澳洲旅遊業的重要部分, 而且發展速度極快. 日本隔著半個地球來到澳洲的地盤打擊澳洲的旅遊業, 澳洲業內人仕不發火才怪.

鯨魚和海豚都有極高智慧而且非常可愛, 經常也有海豚救人的新聞。保護鯨魚的政策得到澳洲國民支持是顯而易見的,霍華德為討好日本而不肯對日本捕鯨船採取強硬政策, 只能惹來國民反感。

回頭看我國, 白鰭豚看來已經絕種, 不知道政府的政策能否阻止生態災難進一步擴大?

觀豚旅遊能否拯救豚類物種 專家建議受到重視

“如果能開展觀豚旅遊並終止漁業活動,或許可以讓極度瀕危的豚類物種棲息地得以重建。”中科院水生所王克雄博士說。日前,他所在的研究所遞交的有關保護白鰭豚和江豚的建議報告,受到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。

    王克雄曾參加去年年末6國科學家在長江中下遊聯合進行的白鰭豚考察。白鰭豚和長江 江豚是我國特有的鯨類動物,僅生活于長江中、下遊幹流及大型通江湖泊中。白鰭豚、白海豚、中華鱘等被劃入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,江豚和海龜等為國家二 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,受到法律保護,然而許多二級動物的瀕危速度大大超過法律修訂的速度。

    去年的白鰭豚考察隊隊長、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長王丁博士指出,亞洲淡水豚的分布 區恰好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、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,人類對長江的開發和利用毫無節制,長江環境的改變已經超出了長江豚類所能耐受的范圍,長江幹流已不再能夠 支撐長江豚類的生存和繁衍。長江船只密集、繁忙,考察期間僅在白天時段從宜昌到上海單程就記錄到19829艘交通船和1059只捕魚船,平均每公裏約有 12艘船只。而對此威脅所採取的應對措施顯然非常欠缺。

    專家認為,觀鯨業不僅能極大地促進公眾保護好海洋環境和江河湖泊的意識,使鯨 豚的種群數量得以持續穩定地發展,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經濟發展替代方式。據介紹,觀鯨旅遊業于1955年興起于美國的加利福尼亞,目前已在近百個國家開 展,全球觀賞鯨豚的人數超過了百萬人,近10年來其收入每年平均增長12%,大大超過其他旅遊業務的增長。

    “雖然白鰭豚難覓蹤影,但長江幹流中江豚大概還有700~900頭,加上鄱陽 湖、洞庭湖等湖泊中的江豚,總共還可能有1200~1400頭。”王丁說,對江豚的最大威脅是長江生態環境越來越差,“僅湖口一帶的大型挖沙船每天就有 1300多條”。這些大船不僅奪去了白鰭豚、江豚的生存空間,而且其噪聲完全覆蓋了豚類的聲納傳遞係統,幼豚無法找到母親,又瞎又聾的江豚找不到食物,隨 時會被螺旋槳和漁網傷害,最後只能在小河溝裏棲身。考察隊一位世界著名鯨豚類科學家對王丁說,這是他一輩子見到的最大的生態災難。

    面對江豚的種群數量每年以7.3%的速度下降的緊急情況,王丁等專家在給國務 院領導的報告中緊急呼吁:利用現有保護區和漁政管理係統的條件,建立長江豚類監測、救護和保護網絡;對重點江段進行長期監測,為建立半自然繁殖群體做更充 分的前期準備;將國家和地方的白鰭豚保護區全部更名為長江豚類保護區;立即將長江江豚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盡快完成相關法律程序;將鄱陽湖和洞庭湖作為 長江豚類的庇護所進行更嚴格的監控和保護;制訂長江保護法,限制並逐步終止長江漁業活動,規范航運業的發展,取締或嚴格控制長江和湖區的採砂活動。(張可 佳)

Blogged with Flock